粤北荒地变身“健康粮仓” 功能性农业献礼国家粮食日
在第45届国家粮食日来临之际,国稻种芯(广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邓泗洲团队联合红藜现代生态农业(营口)有限公司孟鸣、广州市中科微量元素科学研究院李喜贵、乐昌市固舜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何志清,在粤北荒地上成功试种“517功能性苦瓜稻、大蒜稻”与“台湾红藜”,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农业科技创新践行“粮食种子在自己手中”的信念。
荒地焕新:功能作物突破种植瓶颈
粤北荒坡地通过土壤修复与生态轮作技术,成功培育出高营养价值的“8099苦瓜稻”“密105长穗苦瓜稻”及“8060长颗大蒜稻”。据广东省科学院检测报告显示,苦瓜稻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0.437mg/100g,总皂苷和粗多糖含量显著,具有调节血糖、增强免疫等健康功能;台湾红藜则凭借15.9g/100g的蛋白质、28.9g/100g的膳食纤维及丰富微量元素,成为“营养宝库”。
科技赋能:南北协作创新农业范式
邓泗洲团队通过基因育种将苦瓜、大蒜功能性导入水稻,实现“高产+健康”双目标;孟鸣团队将台湾红藜从辽宁跨域引种至粤北,形成“红藜+功能稻”的立体生态种植模式。李喜贵指出,这些作物将日常饮食升级为“天然疗法”,何志清则通过合作社推动深加工与农旅融合,亩产增收超15%,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战略意义:从粮食安全到健康中国
项目团队表示,此次突破是“粮食安全”与“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未来将持续拓展功能性农业版图,推动“中国种、健康粮”产业化,为农业现代化注入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