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Xiao xiang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潇湘纪事

中国首善彭立珊

作者:袁杰伟 发布时间:2022-10-25 08:19:27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魅力潇湘网

第一回 涨洪水父母哥姐被冲走 常念叨立珊心中记恩德

  涟源位于湖南中部,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在这里交汇。巍巍龙山、滚滚涟水,孕育了涟源人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余彭年本名彭立珊,1923年出生在涟水河上蓝溪桥畔一座三层木板房里,当时父亲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印染铺。

  其父彭麟阁,其母萧氏。彭麟阁在涟源蓝田经商数十年,历经磨难。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其父身遭枪击,险些丧命。

  1912年,涟源又遭水灾,全家八口及房屋财产全部被洪水冲走。水灾过后,在父老乡亲的鼎力资助下,父母及兄弟六人才得以团聚,重建家园,继续从事小本经营。时至今日,余彭年仍忘不了乡亲们的扶助之恩,父母的叮嘱一直铭刻于心:“日后若有出息,一定不要忘记父老乡亲的恩德,为家乡做几件好事。”父母病逝前,又将儿女一一叫到病床前,千叮万嘱,不忘报答乡亲。这种不求个人名利、但愿助人为善的美德,深深地植根在余彭年的心中,即使身陷囹圄,也未曾动摇。

  彭麟阁的生意和生活艰难,但非常重视教育。他想方设法培养下一代,最终让彭立珊升学至长沙大学,主修工商管理,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

  长沙期间,余彭年曾跟随父亲在当地做小本生意。但战乱年代,民不聊生,父子整日疲于奔命生活艰辛,还险些丧命于炮火之中。彭立珊曾在一幅书法上如此描述这段岁月:“商场如战场,从北到南,由东到西,败当阳,奔夏口,失新野,走樊城,无容身之地。”

  大学毕业后,余彭年进入湖南长沙《晚晚报》当记者。“骂贪官骂得很厉害的,他们看到我就怕”,是他对自己在这一时期的最重要评价。这也让他付出代价。

第二回 雄心勃勃辗转各地做小生意 民不聊生东西奔走祸从天降

  解放后,余彭年前往上海发展。他雄心勃勃,憧憬着干一番事业。但人地生疏与社会变革及动荡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他没有用武之地,只能拉黄包车、摆地摊、在别人的吆五喝六中艰难劳作与度日。1954年冬,已经结婚生子的余彭年,更遭遇一个重大打击:被人诬告“有海外关系”,戴着“逃亡地主”的帽子锒铛入狱,判刑三年。后来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他当记者时得罪人太多被打击报复所致。

  监狱里的生活给他人生带来很大的改变,甚至比大学几年学到更多。因为“表现好”“有文化”,余彭年被安排拆阅、分发犯人的来信。这让他看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朋友背叛、恋人反目、妻子变心,看到很多人间的无奈、悲情……每每读到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信时,我自己也会屡屡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回忆。想到父母在刀兵水火重重困苦之中的养育之恩与生前嘱托,更坚定了余彭年立意不违父训,实现父母遗愿,回报人间真情的信心。三年监狱刑期届满之前的两个月,命运之神开始眷顾狱中的余彭年:“逃亡地主”被查证不实,“海外关系”也子虚乌有,余彭年狱释。出狱后,不想继续留在上海,也自感无法面对“江东父老”。痛苦中他做出艰难决定:抛妻别子远走他乡,改头换面重新开始。

第三回 无奈改名换姓奔走香港 不顾斯文扫地清洗厕所

  上海已不是安身之地。余彭年时时刻刻想到的就是回到湖南老家去。余彭年本想做一番大事业以后回乡报效乡亲的,但此时此景,孤身一人,身无分文,如何面对家乡父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少年余彭年即已立志“游四方,成大事”,如今已近而立之年的余彭年怎能赤手空拳回到涟源?在友人的介绍下,他选择了当时正值战乱过后悄然崛起,与上海滩几与等名的东方之珠——香港。

  1958年,余彭年经过合法申请批准,彭立珊被没有告诉任何家人,几经曲折绕道澳门,到达香港。

  彭立珊来到香港后决定重头开始,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余彭年。此时他已经36岁,时不我待,他要努力打拼,为自己,为家乡的妻儿,活出一个人样来。

  一张通行证,一只空空的行囊。除此之外,再就是满腔的热血。在香港街头,余彭年饱受了漂泊之苦。先后做过清洁工、勤杂工、泥水工等。露宿街头时,被误认为是小偷而遭到殴打;流浪街头时,被视为偷渡者而关押;仅仅为好奇而观看打群架,也被误认为是同党而遭到追打。

  在颠沛流离中,余彭年动摇过,后悔过,痛苦过,还曾为不能实现父母的遗训而想到过自杀。但是,余彭年却从来没有堕落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渴望自己有滚滚而来的金钱,但他更看重的是人间真情与父母的教诲。

  许多年以后,余彭年在给湖南省人民政府的信中写道:“海外侨胞并不是生下来注定发大财、能成为大富豪。其实,他们大都是凭着一双空拳、苦打天下起家的。每一块钱都凝结着侨胞的血汗,饱含着他们的心酸。然而,只要事业有成,他们就不忘为家乡造福……”

  站在陌生的香港街头,曾经的彭立珊现在的余彭年两袖空空,随手的破包里只有一套皱巴巴的换洗衣服。他举目无亲,一口浓重的湖南话,跟当地人真的是鸡同鸭讲,根本找不到工作。

  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余彭年看到教堂门口有免费稀饭喝,也不顾斯文扫地,狼吞虎咽喝了一个肚儿圆。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余彭年一向的性格,这也是他以后做慈善的一个原因吧!

  就这样白天喝稀饭晚上露宿街头,余彭年从跟别人一些简单的交谈中,努力学习广东话。不久凭着几句似模似样的广东话,余彭年找到了一份酒店清洗厕所的工作。而其中露宿街头被殴打被关押的心酸事还有一箩箩,说出来都是泪呀!

  余彭年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他早早上班,虽然便池臊气扑鼻,但他每天擦得锃亮如新。“只有干得了小事的人才能干得了大事”,“只有弯得下腰的人才能直得起腰。”余彭年常常用这样的话来鼓励自己。

  在当清洁工时,余彭年懂得了怎样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别人的尊重,也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的劳动;在当勤杂工时,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只有竞争才有平等的道理;后来在当泥水工时,又使他对建筑业、进而对房地产业稍有认识。

  彭立珊多年杳无音信,留下一个残破的家。大儿子跟着当小学老师的姑妈生活,妻子肖芝元带着小儿子四处谋生,大户人家出身的她不得不去长沙给人当保姆,生活异常艰辛。

第四回 拼命工作赢得第一桶金 非常大方分享珍贵之物

  一年之后,余彭年的广东话已经非常顺溜,他开始努力寻找上升的机会。他扫过马路,工地搬过砖,做过报社印刷工。他勤奋工作,省吃俭用,经常两个白馒头一碗白开水就对付一顿。就算再节省,他每天都要雷打不动花一毫钱买两份报纸,他不甘心沦为芸芸众生,他随时都在寻找商机,他要出人头地。

  “绝大多数人工作5天,我工作7天,周末没有人上班,我也去做事情,不但做好自己的事,而且还打扫办公室,做一些公共服务的工作。”当努力终于把老板感动,好运开始垂青于他。不久,这位老板就把余彭年带入台湾房地产市场,让他完成商业经验和创业资本的双积累。后来,老板以“单独出资、利润双方平分”的方式放手让余彭年自组公司进行经营。他往返新马台,拼命工作,人到中年的余彭年终于赢得了第一桶金。

  人到中年的余彭年掘到了“第一桶金”,同时筹划着下一步掘金之路。一辈子别无嗜好、不赌马、不沾麻将的他依然保持着习惯性的生活方式,自奉甚俭。40岁时,苦熬10年的余彭年,终于熬出了个人样。

  余彭年绝对是一个好男人,有了钱之后,高大威猛英俊潇洒单身的他没有在花花世界寻欢作乐。他自己曾说,他就是一个工作狂,哪有时间找女朋友,他不但没有小老婆,连一个女朋友都没有。

  余彭年心里时时装着老家的妻儿老小,现在终于小有成就可以给家里报喜了。他给老家亲戚写信,询问妻儿下落。这时官庄村的人才知道,失踪多年的“彭立珊还活着”。自此母子经常收到海外寄来的衣服、罐头、大米,肖芝元非常大方,常常把这些当时非常珍贵的东西跟大家分享。

第五回 不信邪白菜价买豪宅 再出手成为传奇富豪

  余彭年的商业生涯也经历过起起落落,1967年香港股灾,他血亏2000万港元,几乎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他从此不敢碰股票,也不准员工玩股票,发现立即开除。他回到熟悉的房地产行业,伺机而动。

  有许多人在遭遇到了如此毁灭性的打击后,便会一蹶不振。但余彭年清醒地认识到:金钱是可以失而复得的。

  在被问及“一个人如何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时,余彭年极快地回答道:“判断力。”当年在股票市场投机时跌下的一跤,就是因为自己不懂股票,而没有准确的判断力。如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有关余彭年两个成功的例证,同样说明了判断力的重要。股票投机失败后,余彭年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房地产界。

  1973年,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病逝,留下九龙塘一处豪宅。香港人信风水,这样的凶宅自然不敢买,房价一降再降。50岁的余彭年不信邪,也许湖南人都不信邪,他最后以99万的白菜价将豪宅买下,然后装修一新,租给不明就里的老外居住,一年租金就将近百万。7年后,该豪宅被阿联酋富豪以9700万的天价买走。

  1975年,余彭年再次出手,他以250万买下某贵妇去世留下的豪宅,这次同样给力,到2016年这套房子已经升值至2亿元。

  余彭年的过人胆识,让他成为香港商界的传奇人物,人们都认为他命硬,镇得住九龙塘的煞气。相学界的“大仙”更离奇,说余彭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天生的大富大贵相云云。一时之间,商界大佬都争相与他合作。凑巧的是,凡与他合作的商家都赚得盆满钵满。

  余彭年在香港的事业也因此一路发达,旗下拥有香港元朗博爱医院、元昌置业有限公司、亿朗有限公司和环亚酒店等众多资产。

  渐渐地余彭年是香港财神爷的说法不胫而走。短短几年,他横跨房地产、酒店服务、影视娱乐、旅游开发等多行业,业务遍布全球,成为大富豪。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当然余彭年不是回来炫富,他是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是给家乡报恩来了。

第六回 回家乡开宴发红包 建学校县城通公交

  1982年,在余彭年60岁那一年,他回到了阔别近三十载的家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年玩伴今犹在,共忆儿时摸螃蟹。余彭年筵开三十余席,亲自邀请亲戚故旧欢聚。当时改革开放不久,当地对这场有“海外关系”的宴席颇为重视,来客都要逐一登记身份,还有很多人担心惹麻烦不敢来。

  几度梦里相见的亲人就在眼前,海外打拼的游子的激动自是不说。与此同时,几十年光阴,“还是老样子”,家乡的贫困也让他震惊,他从此开始在内地捐款行善。

  当然余彭年此举并不是心血来潮,此前,“见不得穷人日子难过”的他已经在香港行善经年。

  他给乡亲们发红包,500元的红包见者有份,连续派发了四五天,足足发了几百万元。他捐建学校,立珊中学成为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他捐建公交车队,八十年代的涟源县城就通公交,成为全国新鲜事。

第七回 雪中送碳怀一腔赤诚意 奖教兴学报祖国养育恩

  据统计,仅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这段时间,余彭年在湖南的捐赠就超过4700万。

  198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省会长沙刻碑铭记他历年来对故乡的捐赠:

  涟源县医院救护车,各种医疗仪器

  涟源县龙卷风救济款

  涟源市立珊学校

  涟源市水坝一座

  涟源市彭立珊救护中心

  长沙五一广场地道工程

  长沙立珊公交线

  长沙市彭立珊救护中心

  大庸市彭立珊救护中心

  上述捐赠项目,折合人民币约1500万元。捐赠偏重在医疗、教育等项目上。 而这些还只能算是余彭年对内陆大规模捐赠的起点。

  对于在境外摔打了数十年的余彭年而言,那回馈桑梓的浓浓乡情,早已升华为报效祖国、报效家乡的一腔赤诚情怀。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余彭年心如刀绞。许多人通过电视见到了余彭年脸带歉疚的神色及其解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了他的资金调动,在建中的彭年大厦需要资金。但是,他仍然捐出100万元,还捐了好几万套军大衣。当时,我和我的老父亲袁伍学在家里看电视,听到播音员的配音说,余彭年捐军大衣,就是让灾民既能当衣服穿,又能当被子盖。我的老父亲大为感动,说彭立珊真是为灾民想得周到啊。是啊,彭立珊做善事就是想得这么细、这么周到,他不只是捐一个简单的数字,他捐的是一颗赤诚的心。

  也许,任何慷慨陈辞都不及余彭年此时的略显无奈,更能印证他曾经表白过的那番心迹:“每一块钱都凝结着侨胞的心血……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把它浪费和滥用。”

  在深圳,1991年,他向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100万港元用于奖教助学。3年后,他又向深圳大学捐赠了科研经费200万元……年年来,余彭年在内陆共捐助兴建学校400余所,无数素昧平生的失学儿童得以重新走进课堂。1991年3月,国家副主席王震为余彭年颁发接受捐赠证书。余彭年握着烫金证书时,激动地说:“接受王副主席为我发的证书,十分荣幸、十分高兴、十分激动。我所捐赠的微薄款项,只是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以报祖国的养育之恩。”创业的艰辛令余彭年深深体会到“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的人间冷暖,他立下了“宁我助天下人,毋天下人助我”的座右铭,并点滴付诸行动:经常探访香港老人院和孤儿院、创办九龙塘护老中心、担任尖沙咀街坊福利会永远名誉会长、国际九龙狮子会会员,并以个人名义成立了“余氏慈善基金会”等,成为香港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第八回 “锱铢必较”收回捐赠车辆 “慈善教育”施爱提出要求

  余彭年遍施金钱,然而,更多的时候,他却是“锱铢必较”。

  1988年,他向湖南省有关单位捐赠10辆进口三菱救护车。两年后他得知,救护车里面的设施被改造,本应用于急救病人的车成了某些领导的专用车。

  “这是用来救命的啊!这些人本身已经那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还要这么贪婪,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余彭年愤怒不已,拍案而起,但多次交涉,对方也没有彻底改观。最后,他将改变用途的车悉数收回又改成救护车,转赠给另外几家医院。结果,转赠的救护车在他的家乡涟源,再一次被改变用途。

  还有一年春节,余彭年回老家给穷困乡亲发红包。期间,他和当地政府官员联系,要请他们吃饭。余彭年以为他们会四菜一汤,结果那些官员吃甲鱼、喝茅台,仅仅3天就花了他14万人民币。

  在做了多年的慈善之后,余彭年得出了一个经验:“做慈善和做生意一样,都要精明”。这是余彭年在一次次被欺骗之后,总结的经验。

  1988 年,有感于湖南长沙交通拥挤、乘公交车难,老弱病残乘公交车更难,余彭年捐赠创立了“立珊专线”公交车队。他为车队购买了二十辆在当时相当豪华的大客车,行驶在长沙火车站至湘江西岸岳麓山下10 公里长的最繁忙线路上。

  几年以后,余彭年再次踏足长沙,但已看不到一辆“立珊专线”。多方了解才知道,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在没有和余彭年沟通的前提下,径自取消了“立珊专线”。余彭年得知,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他们要换新车,可以跟我说,不要这样不了了之。”

  据余彭年所说,他的捐赠有50%都这样最后不了了之。同样是在1988 年,余彭年感到长沙火车站人气不旺,就投资建设了一个40 米高的巨型喷泉,希望能带动当地人气。喷泉揭幕当天,现场人声鼎沸。然而几年之后,由于无人打理,喷泉成了一潭死水。

  余彭年还在老家湖南涟源投资500万建立了一所“立珊中学”。为了建设这所学校,当时已经60 多岁的余彭年从征地到设计施工都亲自过问。根据当时的视频资料,学校的建筑和设施都非常先进,校园里还有一座现在看来都不过时的黄色小亭。余彭年本想把“立珊中学”办成当地最好的学校,几年后,由于没有处理好和当地教育部门的关系,“有些人从中作梗”,“立珊中学”逐渐衰落,不仅招生和师资力量也跟不上,校舍维护也跟不上。

  “老百姓很欢迎做好事,书记、县长这些官员还好,可就是下面的人难搞。好多人对做好事无动于衷,这也就算了,有时候他们还要刁难,耍花样。”说到这些,余彭年有些无奈。

  “做善事的钱要真正交到百姓手里,我才放心。”余彭年说,他不希望自己拿出的100元钱,只有二三十元能送到百姓手里,剩下的都流到其他地方了。

  “海外侨胞都是凭着一双空拳、苦打天下起家的。每一块钱都凝结着侨胞的血汗,饱含着他们的心酸。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把它浪费和滥用……”

  “我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是打工仔出来的,捐的是血汗钱,不是暴发户,希望你们认真对待。”收到余彭年书信的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还曾当批示,要“总结教训,进行反思……落实做好余彭年先生等海外侨胞对我省的资助计划。这些经历让余彭年感慨:好事难做、善门难开。也让他体会到,做慈善和做生意一样,也要精明,经营,管理,甚至,把钱花好比挣钱还要难。此后,余彭年开始拒绝把钱捐给官方慈善机构,并且对所有捐款都要亲自监督,确保万无一失。就这样,他渐渐地走上了成为专业慈善家道路。“做善事的钱要真正交到百姓手里,我才放心。”余彭年说。

  但这些伤心事没有影响余彭年继续慈善事业的信念,而是激发他更有策略地开展慈善事业。也正是这些教训,让他向受捐者提要求,要把每一分捐出去的钱都被用到正确的地方。他还给自己的慈善事业定原则:只做雪中送炭,绝不锦上添花。

  后来,对捐赠慈善事业,余彭年有了自己的要求。

  比如捐赠教育,他要求学校方面做到“专款专用,保证按合同规定条款,将捐赠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学生方面,余彭年也有要求,包括(1)必须要有忠、孝、仁、爱的品德,对国家要热爱忠诚、对父母要孝顺、遵纪守法、思想端正、诚实守信、品德优良、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在校期间一贯表现良好,长期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得到他人的尊重和钦佩;(2)必须学习刻苦,成绩优异。(3)生活俭朴,无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和奢侈消费的行为;(4)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家庭正常收入不能保证学生完成学业,父母有重病者优先考虑等等。

  为了选拔到合格的学生,把钱用到刀刃上,余彭年还常年亲自面试,并且与学生交流谈心,要求学生学成后,如果有力量,也必须出来做好事。

  要亲力亲为才能保证捐助落到实处,做出实效,这也是余彭年从教训中买到的经验。

  为了更专心地投入慈善事业,从2004年1月1日起,余彭年将深圳彭年酒店的业务交由希尔顿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并为此每年向希尔顿支付1500万元。余彭年说自己年纪大了,一边经营酒店一边做慈善很辛苦。为了更投入地做善事,他辞去酒店董事长职务,成为一个专职慈善家。

第九回 患白内障开启光明行动 做慈善难落实必需精明

  吃过苦的余彭年对人说过:“我喜欢直接帮助穷人,我见不得穷人难过。”

  2003年春,余彭年患上白内障,花2万多才治好。他由此想到,自己有钱可以治,那些没钱的穷哥们怎么办?他的慈善之路从此打开了一个新方向。2003年11月24日,余彭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个隆重的签约仪式,这一天,他向外界承诺,要为西藏、内蒙、甘肃、湖南等九个省、自治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免费治疗白内障的“光明行动”在人民大会堂启动。如今印有“恢复光明不要钱,赶快去找余彭年”字样的流动治疗车,已经跑遍全国二十多个省区,为数十万名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

  余彭年不仅出钱,还亲临医疗一线,治疗对象的选择,手术过程细节都亲自过问,只有看到整个过程才放心,只有患者的签名才算数。自己得过白内障的余彭年,亲自坐镇指挥,“我有五辆车,还有一套人马,我亲自指挥。”在接受采访时,他的浓厚湘音“我才放心”这句话重复了几次,他的慈爱之心日月可鉴。

  许多重见光明的老人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又可以见到孙子的样了,有的老人甚至激动得当场下跪。余彭年看到这件事有效果了,感到很舒服,觉得比做任何事都有成就感,晚上睡觉都睡得香。

  为了实施光明行动,余彭年还特意从美国进口了5 辆流动手术车,每辆手术车上都配备了治疗白内障必需的设备。

  为了尽量杜绝贪污和浪费,余彭年和公司员工亲自到每一个省去实施光明行动;他们和省政府签约,然后由卫生局、残联和“彭年光明行动”负责落实医院和组织病患。

  余彭年也依然坚持每天晚上都和派出去的医疗小分队队长通话半个小时,了解每天的治疗进展。

  就是这样的“光明行动”,在很多地方同样是百般受阻。医疗一分队的队长说:“我们每治疗一个病人,都要额外支付250 元,其中150 元是给医院,100 元给当地政府。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由当地政府给我们提供病人,这100 元则是付给当地政府的‘病人组织费’。接收病人以后,我们再和医院合作,由医院提供手术室,有时候我们也会向医院借一些紧缺的设备,这部分支出是150 元。”

  可是在有些地方,政府嫌250 元太少。“有的说250 元开销不了,要500 元。250 元这个数字是我们找专家论证过的,完全够用。”

  在医疗二分队的队长黄坚看来,“彭年光明行动”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当地卫生局和医院,“因为‘光明行动’每免费治疗一个病人,就意味着医院和卫生部门少赚了一个病人的钱。”黄坚告诉记者:“我去过一个城市,那里的市长告诉我,他们市没有白内障病人。怎么可能呢?我死也不相信。后来我们就没在这个市做。转到邻近一个市,那个市很配合,提供了60 个病人。”

  而在另外一个城市的一家医院,院长在得知黄坚来意之后,非常高兴。可就在他们谈话之际,院长接了一个电话。当时,黄坚心里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院长挂下电话以后,态度立刻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拒绝了黄坚的建议。

  “我当时郁闷的呀。”讲到这句话时,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居然涨红了脸。尽管余彭年在慈善方面已经做得很细致,监督每一笔钱的用处,确保这些钱能到需要帮助的人手里,可他依然无法避免被人欺骗的遭遇。

  2004 年,余彭年带着几个工作人员去给一个县的特困户发红包,每户一个红包,每个红包里400 元。发了三个镇,由于时间关系,余彭年委托县里的领导帮他把剩下的红包发给其余四个镇。一段时间以后,余彭年从朋友那里辗转听说,那四个镇的特困户每家只拿到300元的红包,因为县领导从每个红包抽出100 元,美其名曰“工作经费”。事后,余彭年再也没有踏进那个县半步,他决心以后发钱一定要亲自发到穷人手里。

  “我做慈善不受地域限制,哪里需要、哪里合作,我就去哪里做;没有诚意、欺骗我,我肯定不去做。”

  做慈善难要落到实处必需精明。

第十回 真金白银建彭年酒店 百亿豪捐留英名传世

  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业上快速发展的余彭年做出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收缩分布在香港、台湾及海外的投资。能调集起来的资金都集中到了深圳,最后集中在罗湖闹市的“彭年广场”这座巨型建筑上。这是我国第一座个人出资兴建的公益性五星级大酒店。这座楼高58层、面积10多万平方米、投资20亿、具有五星级标准和深圳市最高的空中旋转餐厅、被称为深圳第三高楼的大厦,格外受到世人瞩目。“这座大厦全是我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一不要还借款,二不欠利息。我还预留了一部分后备资金。我把它的全部利润永久性地捐给社会,70年不变。”2000年10月12日,彭年酒店正式营业。这一年他78岁。彭立珊说彭年酒店就是一只会下蛋的母鸡,永远不抵押不变卖,下的蛋全部用来做好事,彭年酒店因此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慈善酒店。余彭年先生向世人承诺:大厦每年纯利永久性捐献我国教育、科技、福利事业;每年损献1000万元人民币用作科技教育资金,其中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设立的“彭年科技奖”,将对一批为深圳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给予重奖。

  余彭年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他硬是没有安排儿孙们介入彭年大酒店的管理工作,反而用高薪聘请了外人管理。问他为什么不让儿孙继承大厦业务,余彭年说,“我在酒店只给他们一个名誉董事帽子,儿孙们有足够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要是无能力,大厦的基业会给败得精光。”

  热心捐助教育、公益事业,却不为子孙后代遗留巨产。对此余彭年自有一番道理:“条件许可,当慷慨助人,但切忌多留钱财给后辈。”他说,“儿孙强于我,买楼置业做什么?儿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老人心中充满对生活对人生的独到理解和信念。他认为做父母者,重在教育儿女立世谋生,再给儿女创造一个学习本事的机会,做父母的就尽了“倒孝”了。

  余彭年一再表示,他的捐资之举并非为了个人扬名,而是真诚地希望能够吸引和带动更多的海外侨胞、境外爱国人士都能多为国家尽一份心、尽一份力。

  2001年10月12日,彭年酒店,迎来了营运一周年的纪念日。首届“彭年科技奖”经专门设立的评审机构评定揭晓,18名科技工作者和经营者获奖,分享总额为350万元的奖金。

  余彭年先生称,科技是人类进步的灵魂,设立科技奖是他多年的愿望,目的是激发越来越多的人为民族振兴而奋斗,彭年科技奖将办得一年比一年好,并在条件成熟时扩大评奖范围,加大资金规模。

  2002年,他向深圳市人大提出申请,以立法的形式切实保证他百年后彭年酒店的产权不抵押、不转让、不继承、所得利润不作他用,必须全部捐给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但这个申请因为 “开国以来无此先例”而最终未能遂愿。2004年,余彭年申请成立“中国余彭年慈善基金会”,打算把自己的全部财产纳入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最终,他得到了中国国家民政部批复。2008年,余彭年将所有财产委托香港汇丰银行永久托管并且要求汇丰银行履行以下监管保证:所有财产只能用于慈善,用来做好事,不得做其他用途。与此同时,余彭年向外界宣布,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不再留给子女。为将计划落实,他还成立了善款管理委员会,委员由深圳前市委书记厉有为组成,监督他身后的善款使用。他的儿子也是委员,有监督权,但没有继承权。

  由此,余彭年成为中国真正的“裸捐第一人”。他的大慈善家盛名远播万里。在《2010胡润慈善榜》上,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的资产价值达到82亿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个超十亿美金的民间慈善基金会。2010年9月,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在北京以鼓励更多人参与慈善为名举行慈善晚宴,已近九十,接到宴请的余彭年,拄着拐杖出席了晚宴。席间,他走到巴菲特面前,对他说,“巴菲特先生,感谢您的邀请,我已经裸捐了。” 并于2011年7月20日在律师及医生的见证下,订立了将名下全部财产划入余彭年慈善信托的遗嘱,指定长孙彭志兵为遗嘱执行人。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将这些财富经营增值到100亿,以捐助社会100亿作为终生成就。“我现在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挣够一百亿,捐够一百亿。”他说。

  余彭年有一句口头禅:“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并把这句话挂在办公室。

  他曾对儿子说,留钱给你就有可能是害了你,不如留个名誉给你。

  余彭年是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评出的“全球14大慈善家”之一,与他同时上榜的中国人只有华人首富李嘉诚。而2006年至2010年,他更是连续五次蝉联胡润中国慈善榜榜首,几年来累计捐款62亿元,被誉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

  2010年4月2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0胡润慈善榜》,这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七年发布“胡润慈善榜”。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的资产价值达到82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个超十亿美金的民间慈善基金会。

  到2015年去世时,余彭年旗下资产估值已超过百亿之巨。他以一生的奋斗,兑现了这个毕生的心愿。

  而在如此豪捐的背后,余彭年对自己却很“抠门”。他的衣服补了又补改了又改,裤子腰围小了,就从裤腿扒一块缝在上面。他吃饭天天苦瓜青菜,工作人员都不愿意跟他一起吃饭,嘴里要淡出个鸟来。

  一般富豪都会在老家修一座深宅大院,显得鹤立鸡群。但余彭年的祖屋却年久失修,长满青苔,一片破败。

第十一回 笑傲江湖带着荣耀含笑归去 功在人间留下豁达供人品评

  钟摆停在了凌晨1时37分,万物都不再复苏,崇高的灵魂戛然飘远,2015年5月2日凌晨,余彭年在深圳与世长辞。

  5月5日,作为余彭年生前指定的余彭年信托权利人,彭亚凡、彭志兵、徐滨(余彭年慈善信托首席顾问)签署了一份声明,声明中称:“我们一定会百分之百按照余彭年先生逝世前的叮嘱,将其名下资产的所有权都转入余彭年信托,作为余彭年的家属和财产受益人一致同意放弃财产继承权,以完成余彭年生前所说的‘裸捐’承诺。”

  全国受资助者、家乡人民,还有不少慕名者都赶来送老先生最后一程。一位男士满含热泪,说自己的妈妈就是“光明行动”的受益者,现在最后一次赶来道谢。在他离开时,因他而重获光明的贫苦白内障患者超过40万人。

  一位家乡代表表示,他在长沙上大学的时候,立珊专线大大方便了他们这些学生的出行,我们失去了一位大爱大德的慈祥长者,湖南人民永远以彭年先生为傲。

  余彭年嫡孙、余彭年信托监护人彭志兵代表家属表态,会100%遵照老先生遗愿,将他的财产全部捐献给社会,不会有一个亲属会继承老先生的财产。

  长沙立珊专线依然繁忙,长沙火车站的彩灯喷泉依然喷涌,涟源立珊中学“百年树人立珊当先”的标语依然高挂,印着“恢复光明不要钱,赶快去找余彭年”字样的流动医疗车依然穿梭,但受到资助重见光明的白内障患者却不知道向谁报喜了。

  在老先生去世前,老家已经建好了墓地,他的妻子、长子已经长眠于此。本来他们夫妻合葬的,但最后只在老家建了一个衣冠冢,以供缅怀。按照其生前遗愿,彭老安葬在深圳大鹏,因为他深爱的事业在深圳,最重要的项目在深圳还没有完成,从此与饱受他恩惠的故乡山水永隔。

  余彭年凭着不认命的干劲,从清洁工成为亿万富豪。他尝过挨饿的滋味,知道穷人的疾苦,也受过别人的恩惠,所以在有能力的时候,倾尽所有回报社会。

  他既慷慨大方,又锱铢必较,将自己辛苦挣来的一分一厘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他实现了“一个人在财富中死去是耻辱,我不愿死在耻辱里”的愿望,他带着荣耀含笑而去。

  余彭年生前,立下遗嘱,将100亿港币身家转给基金会处理,不留给子孙。在他去世后,次子彭亚凡等人曾发出阻止财产移转的法律声请,令长孙、余彭年慈善信托主席彭志兵无法划拨遗产。后来,经双方沟通协商,彭亚凡对父亲的善心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决定遵照父亲遗愿,令这场风波以和气收场。

  港媒几年前曾报道,2016年5月2日,彭亚凡与侄儿彭志兵一起扫墓时,两人在墓前承诺,会坚决执行“裸捐”遗愿。

  纪念彭老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他,效仿他,虽然我们不能像他那样裸捐,捐几亿几千万,但只要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也是一种慈善。

  家乡人们为了纪念彭立珊,把他出生村庄官庄村改为立珊村。

  2016年,在湖南省建制村合并调整中,当地群众为了缅怀和纪念彭立珊先生这位爱国爱家乡的著名慈善老人,向当地政府申请将“官庄”和“太和”两个村合并后命名为“立珊村”。立珊村位于杨市镇东郊,后有巍巍龙山,前有孙水玉带环抱,龙山沙溪河、S210线、快溪部队公路,在此交织成一张水陆网,就像一根根富有生命力的动脉遍布全村。立珊村当时有人口3398人,2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986亩,山村面积986亩。域内有立珊中学、镇污水处理厂、太和卫生院、太和农商银行等,分为工业、农业、旅游几大版块。

  2018年1月28日,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彭立珊长孙彭志兵一行回乡,为立珊村成立揭牌,并表示将整合资源,把立珊村打造成娄底市乃至湖南省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者简介:袁杰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报告文学《油溪桥村振兴之路》获湖南省“梦圆2020”主题文学征文三等奖。传记文学《随园流韵:袁枚传》入选中国作协国家级文化原创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获娄底市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一等奖第一名,娄底市优秀社科成果特别奖。

魅力潇湘网
责任编辑: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