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 Xiao xiang

当前位置: 首页 > 湖湘文化 > 历史与典故

传奇走马街

作者:胡如庄 发布时间:2023-05-19 09:51:27 原出处:娄底日报 阅读:
魅力潇湘网

  “走马街”是一条古老的半边街,它的名字来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明朝正德皇帝因犯了逆母的罪过,一坐到龙椅上天老爷就打雷闪电,他每每被吓得战战兢兢。为了检点自己的行为,他用白纸写好悔过书,当着文武百官对天宣读,然后化书祭天。在场一位老臣叹了声气道:“白纸叫天,游途三千,看来皇上只有应了这句俗话,才能消灾免祸了。”所谓游途,就是外出讨米叫化。正德皇帝见事已至此,只好把朝廷事务托付给老臣,自己换上破旧衣服,准备外出游途了。

  正德皇帝刚刚换好衣服,祭场里跑来了一匹高头大马,它不顾一切,逢人就撞,吓得大臣们个个屁滚尿流。正德帝正愁出门没马,一眼看出这是一匹千里驹,便迎头走了过去。说来也怪,那马一见了正德皇帝,就像见到了主人一样,立刻点头摇尾,服服贴贴。正德翻身上马,那马立即飞也似地奔跑起来。大臣们只听到一阵呼啸的风声,连马带人一下就不见了。

  不知过了多久,那马驮着正德飞驰到了湖南湘乡县来龙山下羊角塘旁的一条半边街停了下来。正德皇帝早已饿得肚子咕咕叫,便把马拴在一家店铺门口的廊柱上,自己进铺讨饭吃。等到他吃饱喝足出来,那马已挣断缰绳逃跑了。正德皇帝只好步着马蹄印找马,他往西走了一里多路,马蹄印突然不见了,只见那里立着一匹石马,跟他骑的马一模一样。正德皇帝恍然大悟:这就是天意,此后他只好走路回去,免不了要经历千辛万苦,这才叫“游途三千”呀。从此,湘乡县来龙山下羊角塘旁的那一条半边街就成了正德皇帝游途回京的起点了。“走马街”这个名字就这样传下来了。立着石马的地方也被人叫做“大马”。听说解放前那匹石马还在,后来因烧石灰窑被毁坏了。

  羊角塘是走马街东头的一口大塘,塘旁一条光滑的石板路往东通永丰,往西达蓝田镇。长达一里许的走马街就是沿这条石板路建起的一条半边街。由于以前交通不发达,朝拜南岳圣帝的善男信女都是走路,走马街便成了新化、安化两地香客的必经之路和歇脚之处,历代人来人往、商贾繁荣。

  后来,走马街这颇具传奇色彩的地名,又有了诗情画意的版本:说正德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途经半边街,见此地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便欣然在这里的小店午餐小憩,赞不绝口。当晚,正德皇帝留宿半边街,清早起来发现其御马因迷恋此处如诗如画风光,早脱缰逸去。

  自此,半边街便因走失御马而得了走马街这一名字。走马街地方风味小吃“珍珠白玉板”———白嫩细腻的水豆腐因受到正德皇帝赞誉而闻名遐迩,代代相袭,声名日盛。到改革开放后,走马街的由来也被革新了一回,走失御马的主人变成了乾隆皇帝,甚至说乾隆皇帝“重色轻马”。人们还信以为真,现在的“走马农民城”内还有一条以“乾隆”命名的街道呢!

  说起“走马农民城”,那是一段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史话。1994年,地处走马街的龙田乡被先后确定为原娄底地区、湖南省城乡一体化改革实验镇,龙田乡异名走马街镇。凭着当时大乡镇企业发展的财力和人多范围广的优势,镇政府为探索一条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经全面规划,在来龙山下崛起了一座“走马农民城”,成为全市城乡一体化的标志性建筑。

  由于农民城的兴起,走马老街几乎被人们遗忘。其实,这条古老的半边街在解放前夕还是地下党领导的湘乡地方武装兵团第二大队的重要交通站,交通员张才三被匪徒们逮住后,就是在羊角塘塘角路碑旁的一棵大苦楝树下,身中三弹而英勇牺牲的。现在,张才三墓还在羊古塘前的山坡上。

  走马街镇因沾帝王灵气,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商业巨子、已故的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政协原副主席陈芸田,花鸟写意画大师王憨山等名人就诞生于此。数百年来,这里书画之风盛行,“三岁孩童会写字,八十老翁是画家”,全镇拥有一支2000余人的群众书画队伍。1993年,走马街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农民书画艺术之乡”,2007年8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1月,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顾秀莲来到走马街,出席全国妇联的“三下乡”启动仪式并亲切看望留守儿童家庭和全国“三八”红旗手。2022年11月26日,这里举行了王憨山故居揭牌仪式暨走马街首届书画艺术节开幕式,同时开通了走马街镇书画一条街。现在,只要你来到走马街,随处可见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创作展出的书法、美术、根雕等艺术作品,一幅幅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和具有丰富寓意的绘画作品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走马街,一条传奇式的半边老街,却孕育出了一座传统文化底蕴浓厚、现代商业气息浓郁的多元化新街区。

  作者 胡如庄

魅力潇湘网
责任编辑:卿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