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弘征
9月13日上午,我正在书房整理诗稿,手机微信上“嘀嘀”显示弘征老师夫人罗凌翩老师来信,我以为是中秋问好的节日祝福信息,点开一看,竟然是弘征老师去世的讣告。我不敢相信,随即拨通了师母罗凌翩老师的电话,师母在电话里确认,弘征老师已于昨晚仙逝了!我难以接受先生去世的噩耗,又拨通了湖南文艺出版社陈新文社长的电话,新文兄在电话里沉痛地告诉我,他刚才去慰问了罗凌翩老师,湖南文艺出版社遵从弘征先生生前遗嘱,丧事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恳辞远近亲友鲜花、花圈、奠仪。我放下新文兄的电话,心中伤感难抑,与弘征老师交往的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
记得初见弘征老师,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著名作家谭谈挂职冷水江深入生活,担任冷水江市委副书记。为了宣传冷水江,推动文学创作,谭谈召集了莫应丰、韩少功、水运宪、弘征等一批在湘全国著名作家来到冷水江采风创作,与冷水江的文学青年见面交流。正是那次交流活动,让我第一次见到了弘征等一批文坛大家。当时,我只是锡矿山矿务局一名普通的冶金技术员,刚刚尝试诗歌写作。这次见面,使我对作家们充满了崇敬,对文学充满了向往,与弘征先生从此建立了联系。那时的弘征,就已经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副总编,全国著名诗人,已出版诗集等各种著作多部,他主编的《青春诗历》更是蜚声文坛。《青春诗历》每年一本,收录了诸如北岛、舒婷、顾城等全国最有影响的诗人作品,对全国优秀的青年诗人予以推介。那时,许多诗人都认为,与其出版一本诗集,不如到弘征主编的《青春诗历》上发一首诗更有成就感,更有影响力。我的一首《汲水的人》很荣幸地被弘征老师收入《青春诗历》,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提振了我致力诗歌创作的信心。后来,我与弘征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书信往返,见面聆教,弘征老师总是平和亲切、诲人不倦,使我更加专注于新诗创作,不断有新作在各大报刊发表。每有新作发表,弘征老师总是第一时间予以点评指教。为了鼓励我,他亲自执笔为我撰写诗评《青春与火焰的歌》,在《湖南文学》杂志予以推介。1995年,我参加了《诗刊》社的青春诗会,弘征老师非常高兴,他与谭谈老师一起推荐,使我获得了1995年度的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00年,我的第一本诗集,也收入由他主编的《文艺湘军百家文库诗歌方阵·廖志理卷》出版。最后一次见他,是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一起登门看望弘征老师,听说我俩有了孙子,做了爷爷奶奶,他特别高兴,特意选了一本他最新评注的《今评新注唐诗三百首》,亲自签字盖章赠送给我们,嘱咐我们辅导好孩子,学好国学经典。2021年我参加《诗刊》社青春回眸诗会,他看了《诗刊》发了我的组诗《枇杷》,高兴地鼓励我说:“越写越好,很难得!”2021年底,我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临行前代表们在长沙集合时我很想去看他,但因为疫情管理,所有代表不得离开宾馆,我只好与病中的弘征老师通了电话,老师的期待关爱之音,至今犹在耳边。不仅对我是这样扶持有加,作为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社长,他对青年作家的培养,对文学湘军的崛起,更作出了令人钦敬的贡献。
弘征老师是一位宽厚长者,帮助他人不遗余力,同时他自己又是一个文化大家。弘征原名杨衡钟,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株洲铁路机电学校。历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文艺编辑室副主任,湖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社长、总编辑,《芙蓉》杂志主编、编审,是湖南省文联委员及省作协第四、五届副主席,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他于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浪花·火焰·爱情》《当你正年轻》《青春的咏叹》,评论随笔集《艺术与诗》《书缘》《杯边秋色》《湖湘拾韵》,古典诗论诗歌译析《〈诗品〉今译·简析·附例》《唐诗三百首今译新析》《新编唐诗三百首今译鉴赏》《今评新注唐诗三百首》《汉魏六朝诗三百首今译》,印谱《望岳楼印集》《现代作家艺术家印集》等。他的人品文品,深孚众望,享誉海峡两岸。近年他囿于病榻,仍时时关注时事,关注祖国文艺事业,老骥之志,令人感佩!
回忆我与弘征老师40年的师生之谊,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先生对我的教诲之恩,终生难忘!先生溘然长逝,令人痛彻心扉,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感激,无尽的怀念……
作者:廖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