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Xiao xia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 潇湘教育

我的大哥老师刘预华

作者:赵辉平 发布时间:2025-02-22 08:45:35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魅力潇湘网

  佘国武老师曾为刘预华老师写下这样的诗句:“平生教育有情怀,课得童生个个乖。四十年来终不倦,忠纯应许授金牌。”全诗通俗易懂,情感真挚,从教育情怀、成果、坚持及品德等方面,勾勒出一位令人敬仰的教师形象。而这位备受赞誉的教师,正是我曾经的恩师,亦是我的大哥——刘预华老师。

  人生中总有许多美好的回忆,于我而言,刘预华老师便是那记忆中熠熠生辉的存在。刘老师从教38年,始终扎根农村学校,足迹遍布双峰县花门、锁石、双峰六中、双峰四中和双峰二中。他曾任教10多届高三,创造过辉煌的高考成绩。工作中的他,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挑重担、不计名利,如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用爱和奉献浇灌着希望之花。

  1987年,刚从师范毕业的刘预华老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踏上了前往黄龙中心小学的旅程。那条蜿蜒的乡村小路旁,野花摇曳,仿佛在欢迎这位年轻的教师。他背着简单的行李,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神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彼时的黄龙中心小学,坐落在宁静的乡村,校园里十几间教室简陋破旧,墙壁斑驳,屋顶瓦片破损。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刘预华老师,成了我们口中亲切的“刘大哥”,他的到来,为这所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普通话教学的先锋

  那一年,刘大哥担任我们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黄龙中心小学第一个用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在普通话尚未普及的年代,他那相对标准的普通话,洪亮而富有感染力,清晰地将知识传授给我们这些山乡孩子。犹记他带我们朗读《黄河颂》时摇头晃脑的模样,课堂生动有趣,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学习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晨读时,刘大哥一改我们以往的做法,大胆地把我们从教室里放出来,组织在操场前面的树荫下大声朗读与背诵。这种新鲜有趣的方式,类似于曾经流行的李阳疯狂英语,收效奇好。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在树荫下大声朗读,声音回荡在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音乐课上的快乐时光

  刘大哥多才多艺,风琴弹得极好,常利用课余时间教我们唱歌。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学会了《山乡小渡船》《十五的月亮》《望星空》《歌唱祖国》等经典歌曲。音乐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在艺术熏陶中健康成长。

温暖的教育与包容

  刘大哥不仅是优秀的教师,更是心灵的导师。有一次,几个调皮的男同学砸坏了学校老师家的电视机,他得知后,没有严厉批评,而是与家长配合,耐心教导他们要爱护公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他用温和的方式化解矛盾,让同学们认识到错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关爱和包容。

用书籍点亮孩子的心灵

  刘大哥热爱阅读,办公室摆满了书,也鼓励我们多读书。他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讲故事,分享读书乐趣。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班级学习氛围浓厚。

生活中的贴心关怀

  刘大哥既重视我们的学习,更关心我们的生活。他总是耐心倾听我们的心声,帮我们解决困难。有一次,王忠信同学在食堂喝水遭工友张师傅呵斥,刘大哥得知后,立刻出面维护学生,他对张师傅说:“孩子口渴喝水是本能,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山里的孩子就区别对待。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张师傅听后脸红道歉,王忠信同学也感受到温暖,从此学习更努力。

永远的回忆与激励

  刘大哥的身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他的普通话教学、音乐课、耐心的教导以及对学生的关爱,都成为了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刘大哥的教育生涯开始于偏僻的乡村小学,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温暖与力量。我们班有不少人成才成功,离不开刘大哥为我们打下的基础,如规模以上企业老板在广东佛山的赵以粮,在广西贵港的贺群辉,在长沙工作的贺幸华,在本县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舒俩斌、赵文存、贺龙衡,还有像我一样当乡村教师的,都与刘大哥保持着密切联系。

  刘预华老师是乡村教育战线上的一个缩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孩子们带来知识和希望,用坚守诠释教育的真谛和价值。

  双峰县印塘乡中心学校 赵辉平

魅力潇湘网
责任编辑:卿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