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敏:到白溪的“江湖”寻找豆腐“湘军“之魂
3月27日,春风剪裁的白溪,到处绽放着桃红柳绿的美丽,荡漾着豆腐绵缠的诗情画意。此次奔扑,我们主题明确——寻找岁月深处“白溪豆腐”的内生推动力量。这是湖湘著名作家安敏主席带着给娄底文和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湘军一个“三园”建设(底蕴深厚的人文家园、古老工艺的豆腐新园、休闲短住的体验乐园)项目的选址使命而去的。
其间,我们一行实地考察了白溪名山“鹅羊岭”、名胜“命妇桥”以及诞生了当今超级网红“满妹”的大溪村;还走访了梅山诗赋名家刘银叶、草根诗人陈圆华和“兰兰豆腐”品牌始创人安兰女士。
“历史是从江河书写开始的。白溪豆腐之于水与天地、与鹅羊岭、与命妇桥、与知府夫人吴凤娇,仿佛都有着息息相通、千古永续的生命血脉和传承渊薮。这一奇迹的发生都是在一代代能工巧匠手中被创造,其征程早已留下他们闪光的足迹。这是当前白溪豆腐产业必须理清的基本情节。”安先生颇有兴致地侃侃而谈。
春幕徐徐开启,白溪城郭、烟波资江、木子湾里、梦幻湖畔,豆腐小镇已然被银色的李花笼罩。鹅羊岭的敦厚、樟树湾的斑斓、横岩垴的萌动,无不在这白溪豆腐石膏卤水配制、柴火烘烤与发酵霉化过程中涌动……
安先生眼前的一切,似乎即刻情感化为了思想的“火花”,直接飞扬成盈耳的音乐。山峦云树泱漭,如闻“巍巍乎若熊山”“汤汤乎若资水”;村间柳丝轻揺,似“欲得乾隆顾,时时春姬弦”;穿越溪涧,声若“耕牛犇犇”;荒径樱花摇曳,宛如“小琴瑟瑟”。最响亮的音色,都来自那深厚的香干黄、陶土灰、木桶紫,色彩闪烁成音符,音符转化为乐曲。可谓:
仲春大风微雨稠,
白溪腐乳天下福。
林海茫茫香醉春,
江涛阵阵网商求。
从更大的意义上讲解白溪豆腐,我们还必须努力追溯其生命伴随黄豆生长而演化至今的漫长历程,即须在重述一个事实:在汉唐出现之时,无数的生命曾在白溪轮番登场,而在自然选择的铁律之下,让苏甘有幸能够找到补充蛋白的出路。作为资水河畔唯一能够回望历史、审视自身、展望未来的产业集群,白溪一定可以在蛋白质生成的历史里得到启迪,并运用豆腐产业自身的智慧,确保这个与湘中命运与共的大自然有一个可预见的美丽的未来,这就是镇域一班人举鼎“豆腐产业园”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可以说,在乾隆“走过天涯路,还是白溪好豆腐”故事发生在梦境迷宫时,一个互联网时代的豆腐芬芳弥漫时光。其柔韧性、地域性、恒久性的三重标志的交织,既构成着特定历史“吃境”的“食学”镜像,也彰显着白溪豆腐的“湘军”力量与能工巧匠的精神追求。当张慕庵之徘徊在命妇桥头的余韵中,当陈正湘凝视着战略高地的自己,当何湘军站在当前时空交错的节点上,这白溪豆腐产业的梦境将超越个体生命的边界,即可成为市域食品加工业集群记忆的文化“原乡”。
不远处,长芷高速的鸣笛声划破寂静,悠长而低沉,仿佛在诉说着白溪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此刻,似乎让何湘军猛然明白,河东古县城遗址的春天,并非只是一场姹紫嫣红的繁花盛宴,而是豆腐产业在风雨中倔强生长的庄重宣言。那些细若游丝的绿意,那些稍纵即逝的花信,每一处微小的生机都在向人们讲述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好事近》词云:
古海堪铀铁,
沐浴河畔春色。
煮酒细谈品格,
察地质年月。
侧看雾掩江面,
云泉千里泽。
诗浆顿时琼液,
晕染黄白鸽。
作者 杨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