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坪上
当邵阳北站渐远了,坪上宗亲院落便一点点近了。下了班车,在小桥边。亲和老弟掏出手机打电话,我感觉秋风掠过,看到了桥下秋水的明澈,溪流边公路的平坦,公路边屋舍的亮丽俨然。我望见了当年到过的杨家院落!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向我们走来,远远地向我伸出右手,我忙走上去握手。我们紧紧地握着手,和老弟给我们做了介绍,他叫杨林申,晚我几辈,但他头发花白,哈哈,我只能少年叔侄当弟兄了!他叫我们上车!他开来小车接我们,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透过车窗,我望见了那条小桥!回忆就在这个时候蔓延开了。十七年前,我撰写《杨氏史志》来到坪上,也是和老弟带队,还有树勋老子。也是一位白发宗亲迎接我们,只是他步行接我们,而不是开车。白发宗亲把我们带到他自已家里,招待我们的水果和茶烟早已摆好,女主人在缠鸭子,宗亲对我们说:“吃鸭子不会上火,比吃鸡好!”我们都报以甜甜的微笑。宗亲邀请同德老支书过来做陪,老支书就来了。“到外面走走看看!”我们就跟着老支书外去看风景。
我们走上了那条小桥。华夏大地,美景无数,但这条小桥景观独特,它是古桥,独特在桥墩上那棵生命力顽强的小古树。这时,西归的阳光给它涂红抹脂,倒映幽幽碧水中,定格成一幅水墨风景画,无与伦比。我不禁联想起谢冰莹的《小桥流水人家》来,想她描写的就是这幅水墨风景画。如今,不知这幅水墨风景画依旧抢眼么,但那时以它为背景的合影中,白发宗亲、同德老支书,还有树勋老子,都作古了······岁月无情不停留,人生苦短无回头,我能再次来到这里,三生有幸啊!
“到了!”杨林申停了车。他的家就在公路里边,地基高于公路十几米。来到他家里,也是早摆好了招待的茶水和水果。他妻子在厨房里准备晚饭,抽身出来和我们打了招呼。
坪上,旧称大同镇,如今是新邵县的一个镇,叫坪上镇。这里是湘中的一方热土,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人才辈出的地方,近代著名教育家、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长、毛主席的老师张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谢冰莹就诞生在这方热土上。杨姓人,在这样的热土上占据一席之地,已经过千人口,且是人才旺族,我为其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此行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撰写家谱。
十五世纪上半叶,新化上横溪杨文廉生五子,杨宗道是第五子。杨宗道以货郎担流动经商营生,专卖竹制虾米笼子,当了插门女婿,落户新邵县坪上。杨宗道抚其四哥杨宗贵的第四子杨嘉汉续香火。传说杨宗道建房挖屋场,挖出四个铜环,都熠熠生辉。有位道人解码,说此屋场会发四房人,且房房发达无疆。果然,杨嘉汉育有四子。和老弟也是杨宗贵的后代。因地,新化上溪的和老弟与坪上杨姓人亲如一家。和老弟生了三个女儿后想偷生一个儿子,把妻子送到坪上,大家争着窝藏,同德支书主动充当保护伞,让和老弟如愿以偿,生下儿子。如今,和老弟儿子成长为政府干部。
我乘林申老汉帮厨之机,走出了房子,走进了田园。和老弟也跟着我走。淡淡的暮色从树稍中走来,轻染着田垄依旧的从容。轻快的晚风挟着清澈的凉意扑面而来,爽极了。我仰头望着远山那澹澹然的闲云,悠悠地飘着,不带一点装饰,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对岸的地平线。我又望见了那“小桥流水人家”的小古桥,又想起了同德老支书、白头宗亲,还有树勋老子······
时光里,季节在悄然辗转,深秋无声而至。如今的坪上,在万象天地中,在秋色连波的浩瀚里,有了不一样的风景,给我不一样的美的感受。心想,光阴的故事里,从来都不缺少我们的人生经历,我们应该在悲欢离合中沉淀自己,在复杂的心情里梳理着过往,让云烟成雨,洗净心绪,只留那份思念。
林申宗亲弄了丰盛的一席菜,摆上好酒,邀请来万红、瑞甫等宗亲做陪,满满一桌人。话题是修族。大家豪情满怀,表示要自已当自已的主人,倾力为了传承和发展家族文化而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决不寄人篱下而接受他人主宰。我承认,只有这样,才能修出满满正能量的族譜。好的族谱,就是每个族人在岁月不够安好时,在那些无常和无奈之中,能够从中找到力量,心依然向美向善向希望,也能让自己成为一束光。我当然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正如前人所说:做自己的光,不需要太亮,足以挨这黑夜和寒冬就好。
我们要在杨林申家里住下来,宗亲们就一一告辞了。但是,每位宗亲走出老远的,都要回头高声向我再打个招呼,要我多住几天。和老弟跟着他们串门去了,我却不原跟去。我独立庭前,注视着夜色中那小古桥的黑影,让自己沉?这深秋的宁静中,置千年“小桥流水人家”的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删繁就简感受刚才的那种人间真情。◆ 杨亲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