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天心阁:触摸星城的千年文脉
长沙的夜,藏着太多模样。若说太平街是市井烟火的浓缩,那天心阁便是星城文脉的脊梁。傍晚,我们避开白日的喧嚣,循着古城墙的轮廓,赴一场与天心阁的夜色之约。
登阁望:月色里的古城轮廓
站在街上,远远便望见天心阁的飞檐翘角在暮色中勾勒出起伏的线条。行至入口,朱红大门旁的石狮子在路灯下更显威严,门楣上“天心阁”三个鎏金大字,衬着黛色的檐顶,透着几分庄重与古朴。
拾级而上,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阁楼上迎面是“楚天一览”的匾额,抬眼望去,二层回廊上的红灯笼已次第亮起,暖黄的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墙上,将“文昌星”“奎星”的浮雕照得愈发清晰。
最妙是登至顶层。微风拂面,带着湘江的湿润气息。月光洒在残存的明城墙遗址上,斑驳的砖缝里仿佛藏着千年的故事——这里曾是古代长沙的制高点,见证过兵戈铁马,也迎来过文人墨客的题诗赋词。阁内陈列的古炮静静伫立,炮身上的锈迹,是时光留下的勋章。
绕墙行:灯火中的岁月回响
从阁上下来,沿着古城墙漫步,又是另一番景致。这段城墙,是长沙仅存的明代城墙遗迹,青灰色的砖块错落堆叠,每一块都刻着历史的印记。墙下的绿化带里,栀子花香悄然弥漫,与城墙上“太平军魂”浮雕的悲壮气息交织,让人一时恍惚。
行至天心阁斜对面的高处,驻足回望,天心阁的全貌在夜色中愈发清晰:三层阁楼飞檐凌空,四角挂着的铜铃随风轻响,与远处湘江的汽笛声遥相呼应。红灯笼的光晕在青砖上流转,古今交融的画面,让人分不清是身在千年之前,还是繁华当下。
离开时,夜色已深。回望天心阁,它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城市中央,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护着长沙的过往与未来。这一夜的登临,不仅是看一场夜色,更是与一座城的文脉,完成了一次温柔的对话。
作者简介
刘雄,湖南新化人。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常委,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且行且歌》、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