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冷溪山上夫妻校,比翼齐飞竞芳华
3月17日,从隆回县金石桥镇中心学校获悉:地处隆回、叙浦、新化三县交界处的冷溪山村,位于金石桥镇最北端,被称为隆回的“西藏”。
冷溪山村由原上银、中银、益门三村合并而成,目前为金石桥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村。
这里海拔1400多米,一年之间雨雾天气占了五分之二,山高水急,道路崎岖,交通闭塞,经济相对落后。
这个高寒山村里现有中银、益门两所小学。留守儿童占比达到80%,教育资源相对有限。
土生土长的本科毕业生、特岗教师卢斌担任中银小学校长,土生土长的大学毕业生、招考教师袁丽华担任益门小学校长。10年来,这对夫妻“小萝卜头”扎根山旯旮,凭全力分别经营着自己管理的学校,不忘初心,培桃育李,比翼齐飞,深受学生、家长、社会尊重信任与爱戴,在大山深处绽放着美丽的色彩。
2010年9月,卢斌通过湖南省特岗计划招聘考试,怀揣着改变家乡教育的梦想,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归大山,一头扎进了村里的学校。
当时,他本可以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任教,但他发现山区学校更缺老师,教师要教复式班,年龄严重老化,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质量跟不上。
看到这种落后的情形,卢斌向金石桥镇中心学校申请,要求到偏远的家乡小学任教。
卢斌刚调到中银小学,学生人数只有82人,教师5人,教学质量在全镇处于下游位置。
担任校长后,卢斌对学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一是强化教师责任和使命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师德水平;二是强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建章立制,从教师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课堂反馈等常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确保教师真正回归到教书育人的轨道上来,制定奖惩制度和措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学校特色教育底蕴。
为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卢斌率先示范,除了管理学校日常事务外,还主动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和其它两个班的思品课程,并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对老师的听课、备课、课后反思等进行仔细检查,指出不足,限时改正,虽然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但他从未有半点怨言。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卢斌对教师加强师德培训,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价值观和敬业意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卢斌校长的带领下,中银小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连续七年在全镇取得了综评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人数由原来的82人增加到196人,教师增加到8人。卢斌个人的教学成绩也非常突出。每年任教的各名科目在镇中心学校质量跟踪检测中均名列前茅。卢斌奋发向上,中银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扬。
卢斌注重打造和谐、文明和特色校园,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提升学校软实力。特别是传承地方特色的寨山龙灯非遗文化,建立中药材基地,让中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全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高度肯定和赞赏。卢斌先后获得邵阳市优秀辅导教师、隆回县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10多项荣誉称号。
早年,益门小学的硬件设施十分简陋,办公桌凳、学生桌凳、黑板还是九十年代的教学用品,绝大部分已破烂不堪。师生生活用水紧缺,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长远发展。刚上任的袁丽华校长,她决心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山区特色学校,袁丽华四处奔走,积极与村干部沟通、商量,争取对学校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村支两委也非常重视学校建设。在袁丽华校长的努力下,中银村支两委对学校厨房、柴房、厕所进行维修和改造;重新寻找水源,为每个教师房间安装自来水;为学校购买办公桌凳和教师生活用品。
多年来,袁丽华校长、班主任一肩桃,周课时量近30节。
除此以外,她还积极了解各班学生情况,如哪些学生是留守儿童,哪些是贫困学生,哪些是潜能生,给这些学生建立个人档案。
为了尽快掌握学生个人情况,袁丽华放学后要到学生家里进行走访,一个下午要走访十多名学生家长,直到很晚才回家休息。
为了提高潜能生的学习成绩,她利用有限时间给学生义务辅导功课。2022年下学期,四年级有一名学生叫杨第龙,性格内向,从不爱说话,家庭贫困,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有智障,这个孩子既要照顾妈妈和妹妹,还要干农活养家,导致成绩下降。
针对这一情况,袁丽华拿着书本到杨第龙家给他上课,帮助他干一些农活,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他幼稚的脸上才慢慢有了笑容。
两个月后,杨第龙的成绩上升很快,能和老师、学生主动说话。
在任教期间,袁丽华走访学生数达1000余人次,先后为200多名留守儿童和6名残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加强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为120名潜能生义务辅导功课。
在学校评优评先中,袁丽华不图名利,甘做知识指路人,乐为学校、学生及家长排忧解难,奉献自己一颗火热的心。
益门小学和袁丽华个人的教育教学成绩都十分显著:学校多次被镇中心学校评为绩校文明考核、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等先进单位,袁丽华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并被公选为金石桥镇教育系统唯一的县人大女代表。
卢斌、袁丽华这对夫妻校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关爱学生,播撒阳光暖人心。
中银小学、益门小学虽然相隔只有2公里,但处地都属高寒山区,全年将近一半为极端天气,每年9月底就进入冬季,要到次年4月才逐渐回暖。
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里贫困,到冬天也只穿一件衣服,衣衫褴褛,鞋袜破烂。
夫妻俩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决心为这些学生解决“穿”的问题,学校多次开会商量如何发动爱心人士为学生捐赠衣物,金石桥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阳迪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行动,协调隆回县三云制衣爱心企业募集了268套价值3.4万元的冬季校服。
来自长沙、北京等地的爱心人士也为学生捐赠衣物530余件,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冬天穿得少、穿得旧的窘况。
卢斌、袁丽华夫妇,以两颗赤诚之心守望着山区教育,愿做泥土,不做园丁,爱校如家,爱教如痴,爱生如子,立志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这片他们深爱的高山土地。“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在大山深处,我俩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异口同声的朴实话语,诠释着这对守望着山区教育的乡村教师;10年的光阴不算长,但已演绎出了这对山区教育守望者的忠诚、执着和无私!
作者 陈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