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Xiao xia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 潇湘要闻

走进“渠江薄片”

作者:杨建长 发布时间:2024-05-20 16:04:58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魅力潇湘网

  5月19日,小到中雨。

  市里组织的“三老四园活动”走进了渠江薄片茶业。大家感同身受是:被刘仲华院士认定为黑茶鼻祖的“渠江薄片”的确“与众不同”。

  置身其中,人们仿佛又清晰地闻到了久违的沉香,中间似乎有隐约的甜香、巨脉蜻蜓翼动的“情商”,突然就感觉到穿越了石炭纪时代的渠江深处。两岸高山里一株株古茶树,或直或弯,或高或矮,或枝繁叶茂,或风姿卓著,枝叶在头顶相互拥抱,风儿在枝头招手。鲜叶从萎凋槽“惊叫”着飞起,“嗡嗡”“哗哗”“呼呼”……每个音符都成天籁,神秘表达。

  由其茶文化长廊步入现代化生产线的车间起,我似乎明白了茶叶与渠江的那种“片证“关系。而今,去翻阅一下毛文锡曾经的《茶谱》,去邂逅一下陆羽的《茶经》,放牧一次陈棕懋的《绿色防控》,抑或去寻找刘仲华《关于黑茶金花的理论》。我每次到访渠江薄片,几乎都有着一种无法抵制而又企盼喝上一杯的欲望。这种久违了的“游茶者”本能地在心中激起斑斓。

  我们从车间回归大厅,“古道”北面而视之,仿佛山风徐徐在了耳畔发出了轻轻的呢喃,仿佛在细细讲述湖南渠江薄片茶业发展与文化传播的过程。历史的遗韵弥漫在一块块长满墨色的茶宝上,浸润在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茶壶中,默默等待人们的翻阅。坐定之后,渠江薄片茶业董事长、娄底市茶业协会会长陈建明给我们做了“茶叶”的科普。他说:

  现在我们喝的“梅山毛尖”,是沿袭了明代芽叶的冲泡传统,与唐宋研末煎点传统不同。用来冲泡所谓的“早茶”,常指的是明前茶与雨前茶,取其新鲜清灵,感受淡雅风味。明许次纾《茶疏》载:“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若肯再迟一二日期,待其气力完足,香烈尤倍,易于收藏。”这么说来,我们在谷雨之前所采的绿茶,是明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的上品。我们的毛尖需要“6.6万个芽头才能得到1斤茶青。”其主要炒茶的第一步是杀青,此时锅要达到250-300摄氏度。经来回翻炒3~5分钟,茶青水分逐渐蒸发,叶子变得柔软。此时将火退到80摄氏度左右,进行揉捻,这道工序需要20分钟。然后锅温保持80摄氏度左右,且将揉捻好的茶叶搓成条形状定型。

  此时此刻,陈建明关于黑茶薄片与绿茶毛尖的讲述,让我们茶味顿开,早呈红色的嘴唇开始不自觉地亲吻“薄汤”了,并随即缓缓喝汤入怀。“麦珠”的金辉逐渐明亮,汤幕拉开,茶色变得深沉广阔,覆盖了天子山、大熊山、奉家山和天门山。醇香由前一刻的绚烂热烈,转为安然宁静,温柔洒落嘴唇,并泛起淡淡褐色。

  我环顾薄片厂区,西边远方已然飞来几抹云霭,在这午后微雨的洗礼下,这个谷雨时节的天空显得更加朦胧瑰丽。

  杨建长 摄影报道

魅力潇湘网
责任编辑:卿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