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Xiao xia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 潇湘要闻

丹东《铭记》拍摄栏目组赴益阳专题采访李仲国等3位抗美援朝老兵

作者:曹国军 徐松柏 王慎贤 发布时间:2024-05-30 05:49:57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魅力潇湘网

  “1951年5月,刚满16岁的李仲国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被编入湘阴县组建的暂编九团。同年10月,在赴前线临战动员大会上,李仲国和另外3名小战士,由于年龄太小被留下交给县大队地方武装。听到消息的李仲国,向组织要求一定要到前线去:把自己的手指头咬破,咬出血,写血书明志要参加抗美援朝,就这样感动了组织、感动了同志,批准了他从辽宁丹东奔赴去了抗美援朝前线。”

  5月29日,辽宁省丹东市委宣传部抗美援朝口述史《铭记》拍摄栏目组走进湖南省益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丹东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张萍专题采访了1934年3月出生的抗美援朝战地记者、湖南日报驻益阳记者站站长曾瑞华,1934年5月出生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抗美援朝运输连战士、益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老会长李仲国,1934年6月出生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英雄罗盛教的战友曾伏生。

  三位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分别讲述了辽宁丹东鸭绿江畔,数以百万的年轻人从这里出发,义无反顾,为国出征,用血肉之躯挺起了国家脊梁;74年前的鸭绿江畔,伤痕累累的鸭绿江大桥架起了凯旋门,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李仲国采访中说,一次战斗中,连队所在地的火车站被轰炸,需要抢修,李仲国负责运土填筑被毁坏的路基,一里多长的线段上,无数的敌机在天空中来回投弹、扫射,他一边隐蔽,一边抢修,随时都有伤亡的可能。记得,当时机关枪扫下来的子弹跟大拇指一样粗,有颗子弹离他不到一个拳头远,差点就打中了脑袋,导致一只耳朵失去听力。

  为了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1995年,李仲国邀请曾经的老战友等五老,组建了益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起走进学校、社区、机关义务授课,为大家讲述他们所经历的抗美援朝战争,这一讲就是29年。今年,李仲国又和战友一起,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编成书籍《为和平而战》。“编这本书的意义,就是想让后辈记住这段历史,继承抗美援朝精神,为他们提供精神粮食。”李仲国说。

  张萍表示,74年前,丹东市是当年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的最大的出发地之一,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从丹东出发,为国出征。如今,江山如画,他们的故事祖国没有忘记。通过抢救式采访,留下更多历史见证,是抗美援朝老兵的心愿,也是《铭记》的初衷。

  从2019年开始,丹东市委宣传部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史《铭记》。5年来《铭记》栏目组采访了志愿军老战士、英雄模范400余人,用镜头记录下那段光荣的历史,记录下伟大的战士、伟大的人民和伟大的祖国。如今,战争虽已走远,但抗美援朝的精神一直刻在了抗美援朝老兵心中。他们依旧不吝余热、挥洒余晖,用扛枪的肩膀扛起社会责任,抗美援朝精神永存。

  湖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科普活动益阳组长、抗美援朝47军后代林明,湖南省抗美援朝47军亲友团代表, 益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骨干李洪舟、曹国军、卜新华、徐松柏、王慎贤参加了活动。

  曹国军 徐松柏 王慎贤 摄影报道

魅力潇湘网
责任编辑:卿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