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 Xiao xiang

当前位置: 首页 > 湖湘文化 > 文化传承与保护

岳阳楼上拜先贤

作者:刘雄 发布时间:2023-04-17 18:41:12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魅力潇湘网

  登岳阳楼已有多次了,每次去的感觉不同。第一次去登岳阳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县里通知我去行干班参加半年的培训学习,期间有一个活动安排,就是去汩罗、岳阳考察调研。初登岳阳楼,心情愉悦,虽然没有解说员和导游,却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次登岳阳楼,那是在岳阳当电视节目评委,任务完成后,登上岳阳楼,放飞心情,心旷神怡。

  此后,我与家人、友人、同学又去了几次,时间变了,心情没变。

  岳阳,因一楼一记而闻名天下,也因柳永与他的妻子俏娘在岳阳楼下与滕子京喝酒时写的一副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而让人耳目一新。

  这副楹联虽是柳永在欧阳修的原句基础上稍加改动,但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相得益彰,更为此楼增添了色彩。

  自宋以来,即使是那湖大水也未必能名盖斯楼,可见只需一篇奇文,便已胜过无数的江山。

  《岳阳楼记》气势磅礴,意味深远。每登斯楼,每读斯记,总觉胸中有大泽之水涌来,万千气象浮于眼前。通诵全篇,更深切地感受到范公文章的文人情怀和为政者的忧乐胸襟。

  暮春之际,我与几个好友重上岳阳楼,虽无条件“把酒临风”,仍可以极目四望。此时此刻,朋友感慨说,韶光飞逝,眼前再也无法重现当年范公文章的气象。这便是历史,一切过去的都无法重现。

  今日的岳阳楼,不仅面积扩大数倍,而且增加了若干新的文化景点。

  当我们沿着新增的诗堤逶迤而进时,仿佛是徜徉于由古而今的洞庭文化圣殿之中。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韩愈、刘禹锡、苏轼,这些光耀万丈的文化巨星,为洞庭留下了一叠叠不朽的诗篇。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驻足吟诵之时,我幡然醒悟,千古奇文《岳阳楼记》并非孤立的横空出世,而是在洞庭深厚文化积累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奇葩。

  范仲淹在文中情不自禁地感慨:“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文人骚客,多会于此。”正是因了洞庭湖与岳阳楼之相得益彰的独特魅力,才吸引了众多诗家驻足,留下千古名句。

  看到这,我仿佛看到了范仲淹、欧阳修、韩琦、钱惟演、柳永等人品读《岳阳楼记》的那种齐声叫绝的情况:“美哉,神来之笔,千古绝唱。”

  洞庭,不独有浩淼湖水,更有万丈文潮。当代著名诗评家李元洛先生在诗堤留下的诗句“我借洞庭新台砚,好写胸中万古潮”,可谓是一语破的,道出了岳阳文脉传承的渊源,昭示着有深厚文化积累的洞庭,将会孕育更多的奇文名人。闲庭信步,映入眼帘的全都是新增的文化景点。

  双公祠展示范仲淹与滕子京的生平事迹,为游历者增加若干历史知识。名人书法碑林荟萃当今书界名流的作品,漫步其间,墨香袭人,龙蛇飞舞。若是书法爱好者,当会驻足悉心揣摩。从整个公园的布局来看,书法的点染,让凝重的文化显出了若干的生动,不失为出彩之笔。

  俯视景区,城墙城垛,一律青砖白灰,远远望去,历史的沧桑,烽火的硝烟,都隐现其中。整个修缮工程中,不见点水泥,全部用的是麻石。

  走完这长长的一路,拾级而上岳阳楼时,心,释然了。

  登上岳阳楼,我看到了滕子京眺望洞庭湖,看到了范仲淹挥毫泼洒岳阳楼,也看到了滕子京与柳永夫妇为狄青送行——他时停候凯旋归,莫忘故人憔悴,洞庭边。

  我更看到了杜甫老先生晚年登楼,触景感怀。诗圣初观洞庭湖登岳阳楼满怀惊喜与赞叹,联想起身世之悲与家国之忧,感慨之情跃然而出;再想想滕子京、范仲淹都是被贬之人,空有抱负不能实现,怀才不遇,漂泊天涯,竟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共鸣感油然而生!

  返回路上,我想范滕杜老等古人为国为民分忧、安邦立国的崇高气概,归结起来,仍是对生活的深刻彻悟。文正公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代有此思想境界崇高情怀者,又有几人?

  作者简介:刘雄,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委员、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发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400余万字。

魅力潇湘网
责任编辑:卿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