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太祖父
我始终坚守一句话:人生天地之间,不敬祖宗敬哪个,不叩前人叩何人。农历四月十六是我太祖父苏君业梅公一百一十岁冥诞,我在千里之外的云岭,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太祖父。
太祖父过世已有十八年,那时我才只有两岁。如今,我对太祖父唯一的记忆就是他佝偻着的身子,缓缓走到房间里,到床旁边的柜子里拿出几个水果冻给我吃。关于太祖父更多的故事,我是听我的祖父,我的父亲讲起才知道。听了太祖父的故事,我总是非常感动,前人的精神闪闪发光,永远照耀着后人。
太祖父是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太祖父在生之时,常步行去南岳衡山进香,走路去走路回,一共要七天。对此,他是非常虔诚的。听祖父说,太祖父出发前放一碗饭到家中的供桌上,七天后回到家中再吃了这碗饭,进香才算圆满。即使是炎炎夏日,这碗饭都不会馊。从南岳回来以后,又要步行到涟源龙山进香。之前在龙山脚下参加涟源市作协新春团拜会,主席问我之前是否来过这里,我立马就想到了太祖父。我说:我之前没有来过,但是我的祖辈,常来。另外,太祖父常邀请杨源坛里的巫师,在家中举行傩戏,以此纪念得道的祖先。春节、清明节、夏至节,中元节以及初一十五,太祖父都是格外重视的,他都会虔诚地供奉前人以及神灵。
太祖父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凭借自己弱小的身躯,扛起了一大家子人的生计。太祖父太祖母,祖父兄弟姊妹六人,上面还有一个高龄的高祖母,一家九口,全靠太祖父下井种田。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机械,煤都是靠着人工从很深的井下面,用一根竹扁担担出来。当时农业技术也不发达,大家都是靠天吃饭,有时即使谨慎种植也难免闹饥荒。无论怎样,太祖父总是默默无言地劳作,把子女抚养成人。后面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他也总是劳作在农间。劳动,成了太祖父一生的习惯。
太祖父是一个节俭朴素的人。太祖父从来都不会浪费一粒粮食,要是一粒饭掉到桌子上,哪怕是掉在地上,他都会捡起来吃了。祖母曾对我说,她在照顾暮年的太祖父时,一张粗糙的卫生纸,太祖父都要扯成好几下再使用。
太祖父是一个谦卑的人。那个时代,是一个看人的时代。特别是在农村,谁家的人丁多,谁家就是兴旺之家。太祖父的子孙后代很多,内外人丁兴旺。另外,太祖父和太祖母都是高寿,乡里都非常尊重太祖父,他在家族里也很有权威。但是,太祖父到外面从来不说大话,从来都不炫耀他的子孙和家庭。
正是太祖父的勤劳朴素,敬畏谦卑,成就了他平凡而幸福的人生。在院落里,迄今为止,夫妻俩都享寿九十多岁的只有我的太祖父太祖母。现在太祖父堂下的内外人丁,已有好几百人。太祖父的精神和人格,也总是在影响着我,塑造着我。太祖父的故事代代相传,太祖父的精神久久照耀。后人记得,前人就不曾远去。前人不曾远去,就会有一种文化基因在家族里传承。我祖苏君业梅公,生于民国三年甲寅年四月十六日吉时。惟愿我祖冥诞生辉,自在逍遥,庇佑后人。
在此,再以楹联两副,聊表敬意:
文章怀祖,祖赐百福兴百代;
楹联颂宗,宗降千祥旺千年。
崇道巫二教,教传万载神通大;
继梅山一宗,宗衍千秋子孙荣。
作者简介:苏子祥,笔名方与圆。2004年出生于湖南娄底,娄底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如今大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为学校文学社与诗社负责人之一。16岁开始发表作品,至今有近三十万文字行世。著有散文集《从人间》,掬一行文字,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