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继才:大山深处造纸人
常言道,大山之处必有精灵,茫茫之地必有奇人。远在偏僻之壤的大山深处,的确有这样的奇人,至今还传承着古老的土法手工造纸术,他就是大山的儿子——新化县金凤乡尧湾村陆继才。
尧湾村,自古生长着茂密的野生竹林,有“竹海”之称,是绝好的造纸原料。由于有这优势,当地人造纸的历史至少有200多年了,他们主要生产书写(印刷)用纸、烧纸等产品。在八十年代中期,金凤烧纸近销娄底周边县市,远销湖北汉口。
“左一莲,右一莲,辛辛苦苦赚不到几个钱。”其意是反映出造纸人养家糊口的艰辛。生于1970年的陆继才,从18岁开始跟村里人学造纸,如今已有30多年的造纸经历。他说造纸发不了大财,但养家糊口还是不成问题。
“造纸的工序比较麻烦、复杂,从上山砍竹子到碾压浸泡,回窑发酵到脱水压干等一系工序,需要数月,才能成纸,再将一张一张纸张揭起来晾干、打捆,一捆30刀,一刀100张,最后才上市。”陆继才告诉笔者。
在造纸现场,笔者也目睹了浸泡和压榨全过程。特别是压榨这活,是非常讲究的,一大捆湿漉柔软的纸张,堆放一起,上面有木板压着,连着木板的绳子一头连着木板,在造纸人手上由轻到重,缓缓而动。陪同的乡文化站长戴萍告诉笔者,如果一下子压下去,纸张就成纸糊了。
“在八十年代中期,我们金凤的烧纸在湖北汉口销售很好,其因是金凤烧纸在祭祀先祖时,环保且又质量好,有些金凤纸还能用于写字,不浸纸,可收藏,所以造成当时的金凤纸在汉口供不应求。”当地的老造纸人自豪的告诉我们。
如今,村里掌握手工造纸技术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年轻人也很少有愿意学的,以家庭为单位的造纸作坊村子里也只有三四家。因为手工造纸工艺复杂,时间长,赚不了很多钱,村子里只有劳动力较弱的老人在做。
我们都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大量的机械纸张涌入市场,传统手工造纸术与我们渐行渐远。因为传统的造纸术,成本高、出售难、价格低、时间花费长,其技艺处于濒危状态,因为许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学习造纸,现金凤乡境内从事造纸生产的人家已寥寥无几。
“尽管没几个人造纸了,但我是不会放弃的,只要身体好,传统造纸这活儿会一直传承下去。”朴实的陆继才说道。
作者 彭剑峰 何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