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Xiao xiang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潇湘纪事

杨函普:耿耿丹心写人生

作者:贺朝新 发布时间:2024-05-11 10:37:12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魅力潇湘网

图为五一前夕,杨函普老人接受记者采访。通讯员 杨晴空 摄

耿耿丹心写人生

——探寻杨函普老人创作成就和长寿之道

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朝新

  杨函普原名杨涵谱,1926年12月13日出生在新化县白溪镇新源村一户殷实人家,他的祖父早年就读于湖南政法学堂,曾在常德、湘潭等地当过官差。1927年“马日事变”前,他办过农会斗地主,后遭地主报复蹲大牢,取保获释后回乡办学,担任时雍、白云两所学校校长。杨函普在祖父的关心下,有过幸福的童年,后来随着时局不断变化,他的人生变得坎坷不平,充满艰辛和苦楚,至今回忆起来,让人感慨不已。

辗转多地求学谋生,参加地下活动迎解放

  从启蒙读《三字经》《幼学》《增广贤文》到小学四年级,杨函普由祖父在家指导,很少与外界接触。后来,他跑到祖父任职的时雍联乡小学读五年级,各科成绩相当优异,被推选为班长。考上初中后,他来到新化县枫林中学就读。

  不久,日寇入侵新化洋溪、科头等地,为躲避战乱,他先后辗转来到琅塘杨木洲的大麓中学、益阳的湖南私立五福中学读完初中,并考上位于安化梅城的英武中学,该校后来并入安化县一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高中毕业的杨函普和向日元、向礼洪为了自己的前程,悄悄离开家乡赶到县城投军,打听到姑父在贵阳的国民党部队任职,就一路步行、风雨兼程前往贵阳。

  途中,他在安江正好碰上新化老乡陆平,经介绍到当时的《湖南敢报》《西南日报》做编辑、记者,还兼任南京《和平日报》驻湘西发行处沅陵分处主任、《衡阳力报》特约记者等。

  期间,他的足迹踏遍了永顺、古丈、保靖、龙山等县,采写了《龙山点滴》《古丈炊烟》《保靖斗鸡》《沅水风情》等通讯稿件,刊发后影响很大。后因遭受周发性疟疾折磨,四处寻医问药无效,他不得不回家休养。

  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新化正处于黎明前黑暗之中,中共地下组织暗中发动群众开展迎解放工作。

  杨函普的同学好友伍玉旦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要他宣传大好形势,跟踪掌握地方信息,发动群众迎接解放,但切不可暴露身份。

  于是,他在伍子珊、伍玉旦等人指导下,广交朋友,收集信息,在解放军来新化前夕,利用白溪赶集日,到处张贴迎解标语。

  新化第二次解放后,伍玉旦通知他到南洋政工队报到,随军前往大西南,他未成行;伍子珊通知他去县公安局,因当时河东剿匪任务繁重,他几次进城,未能与伍子珊会面,从此就失去了联系。

两度从事教学工作,丹心耿耿育人才

  1950年3月,杨函普参加教育工作,并在白溪区教师大会上,被推选为宣传委员。于是,他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广播播报新闻,张贴宣传标语,撰写话剧《擒王记》,在周边集市进行巡回演出,还把蛰居在家的陆平拉入宣传队,并介绍他加入教师队伍,开始了他们曲折的教师生活。

  1963年,当地开始清理整顿教师队伍,他担心自己的家庭出身,就主动辞职返乡务农。文革期间,他遭受无情打击和无数次批斗,身心俱惫,夜不能寐,内心的苦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好在从小青梅竹马的妻子张六娥理解他,同甘共苦,一起度过了一道道难关。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拨乱反正,他以民办教师身份重登讲台,又开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生涯。他秉着“公正为人,清廉处世,文明接物,勤俭持家”的做人准则,不管是教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也不管在偏远的山村还是在繁华的集镇,总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力争把过去失去的时光抢回来,每年教学工作成绩斐然,得到了学校领导、师生和家长的好评。1991年7月,被评为娄底地区优秀教师。

业余时间搞创作,出版文集传后人

  杨函普的祖父文学功底深厚,长期从事农村教学工作,他从小受祖父的影响,就爱背诵唐诗宋词。进入初中后,杨函普在王病除老师指点下,学习写诗词。考上高中后,正好遇上湖南大学刘春龄教授闲赋在家,他利用寒暑假日登门拜访,认真聆听教诲,感觉受益匪浅。此后,他经常在学校各类刊物上,用新旧诗词抒情言志,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从事教育工作后,杨函普担任小学语文老师,经常在学校刊物上题词撰联,热情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赞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后来,他被迫回到农村务农,在农闲之余,常常拿起手中的笔进行写作,有些诗词成为造反派批斗他的证据,他就不得不忍痛割爱,咬碎笔杆,暂时与诗词写作告别。重登讲台后,他看到久违的报刊杂志,心中燃起亲近文学的烈火,重新拿起笔来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建设的重大成就和人民新的精神风貌。

  2016年5月,杨函普将自己创作的3000多篇作品进行整理,分为诗词、楹联、文论三类,取名《狂波杂集》,交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在此之前,杨函普是萸江诗社社员,曾被聘为《南疆诗刊》《学习报》《三湘教师优秀论文选第四卷》特约编辑。

  2009年,他荣获“中华大国民”文学成就奖金奖;2010年,中华汉语研究国际诗词协会授予他“中华当代最高创作奖”,他还入选《三湘优秀教师名典》《当代科学中国人大词典》《当代著作家大辞典》。

健康长寿有良方 五代同堂乐无穷

  1948年12月8日,杨函普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从小相识的张六娥成婚,岳母敦厚仁慈,视他如己出,他们夫妻俩相亲相爱,相濡以沫66年,共同生育了四女三男,如今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加上子孙辈合计80余人,其中孙字辈有10个大学毕业,曾孙辈有一个博士、四个大学生;有9人从事教学工作,2人经商办厂,创业有成,其余子孙后代都在各条战线为祖国做贡献,他全家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当记者问他健康长寿有何良方时,他笑着说,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平衡,就是长寿之道。他从不打牌,从不吃零食,一日三餐,饮食有规律,他喜欢散步,喜欢洗冷水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打击,总是保持乐观心态。目前,他思路较为清晰,视力有所下降,听力不太好,右手有点发抖,握笔不稳,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在室内走一走,中午休息1小时,下午看书或写诗作词,有时帮助儿媳做点家务活,晚上8时左右睡觉。

  临别时,杨函普老人感叹道,人生虽说漫长,可终究短暂;往事如麻,恍然如昨;抚今追昔,能不怆然,于是赋诗一首:“少小曾怀志,纵横天地宽。而今空有泪,洒向夕阳弹”,以此表达惋惜之意。

魅力潇湘网
责任编辑:卿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