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舟,渡越时光与真

离开新闻媒体已有三年了。今天是11月8日,提笔写下这行字时,键盘上还残留着往日奔波的风尘。记得从1995年起,握着录音笔、扛着摄像机时的忐忑,到从容穿梭于各类现场,直至默默离开,记者这份职业,早已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刻进生活的信仰与修行。

初入行时,总带着几分理想主义的热忱,以为记者是“无冕之王”,能凭一支笔搅动风云。直到第一次独立采访,面对受访者的沉默与防备,面对纷繁信息中的真假难辨,才明白这份职业的核心,从来不是光鲜的头衔,而是脚踏实地的探寻。为了核实一个数据,反复拨打十几个电话;为了还原事件全貌,顶着烈日奔波在大街小巷;为了不遗漏关键细节,在深夜的办公室逐字逐句打磨稿件——那些看似枯燥的坚持,恰恰是记者这份职业最珍贵的底色。

那些年,我的脚步遍布城市与乡野。从抗洪抢险到建整扶贫,从火灾到洪灾,汗水渗透过我的衣背和笔记。我曾在寒冬里蹲守在老旧小区,记录居民供暖难题的解决全过程;曾在丰收的田埂上,倾听农民焦虑的心声,也见证他们打开销路后的笑颜;曾在重大事件的现场,与时间赛跑,用文字传递最及时的信息;也曾在平凡人的故事里驻足,为坚守岗位的匠人、默默奉献的志愿者、逆境中奋进的普通人,写下他们的微光与力量。

我渐渐懂得,记者的笔,既要能记录时代的宏大叙事,也要能捕捉个体的细腻悲欢;既要敢于直面现实的痛点与裂痕,也要善于发现困境中的希望与坚守。我们不是事件的参与者,却是忠实的记录者;不是问题的解决者,却是连接民意与责任的桥梁。每一篇报道背后,都藏着对真相的执着、对良知的敬畏、对生命的共情。那些被误解时的委屈、赶稿时的疲惫、面对复杂现实时的沉重,都会在看到报道推动问题改善、听到受访者一句“谢谢你”时,化为前行的动力。

记者生涯,也是一场自我成长的修行。它让我学会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众说纷纭中坚守立场;让我懂得共情他人的不易,也让我拥有了更坚韧的内心。我不再执着于“改变世界”的宏大梦想,而是更珍惜每一次“记录真实”的微小机会——因为我知道,每一个被写下的故事,每一个被传递的声音,都可能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成为时代年轮里不可磨灭的印记。

今天,站在又一个记者节的节点上,虽然已不是记者了,但心中满是自豪、感恩与自勉。感恩这份职业让我得以见证时代的变迁,触摸人间的温度;也自勉往后余生,愿继续以笔为舟,以脚为桨,在信息的海洋中渡越时光与真相,用文字镌刻责任,用热爱奔赴山海,做永远的追光者、记录者、传递者。

作者简介
刘雄,湖南新化人。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常委,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且行且歌》、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等。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