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石与风的英雄颂歌

小时候,我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深受触动。影片讲述的是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五位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他们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在山顶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头砸,毫不畏惧。最后,他们宁死不屈,英勇跳崖。

看到五位壮士跳崖的那一刻,我泪水夺眶而出。他们是多么勇敢、多么伟大啊!为了保护群众和部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后来,我当了老师,每每给学生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的英雄气概让我敬佩不已。
这次,中国旅行社新化县征稽所营业部老板曾仕波约我去易县狼牙山,实现了我多年想去的夙愿。

车入易县群山,太行余脉的轮廓渐次清晰,直到一抹赭红从苍翠间跃出——那便是狼牙山了。山风裹着松涛扑面而来,带着几分凛冽,仿佛还在诉说八十余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阻击。
拾级而上,石阶嵌在山石间,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重量。1941年秋,马宝玉、葛振林等五位战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将日军引上绝路,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毅然跃下悬崖。

沿着勇士们的足迹往主峰攀去,山路愈发陡峭。两侧的松树虬枝如铁,扎根在岩石缝隙中,像极了当年坚守阵地的战士。
行至“棋盘陀”,一块巨石突兀而立,便是五勇士跳崖处。崖边的护栏上,系满了鲜红的绸带,风一吹,绸带猎猎作响,宛如英雄们未散的忠魂。
站在崖边远眺,群山连绵起伏,云雾在山谷间流转,很难想象,当年五位勇士就是从这里纵身一跃,用生命诠释了民族气节。

山脚下的“勇士广场”上,五勇士的雕像巍然矗立,他们手持钢枪,目光炯炯,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广场旁的小店中,村民们售卖着狼牙山特有的柿子,笑着说:“如今的好日子,都是英雄们用命换来的。”
回望这座英雄的山,松涛依旧,山石无言,却处处都在诉说着那段不朽的传奇。
原来狼牙山的伟大,从不在风景的奇绝,而在它将英雄的精神刻进山石草木,让每一个到访者都能在风与石的对话中,触摸到了民族的脊梁。

作者简介
刘雄,湖南新化人。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常委,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且行且歌》、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等。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